搜索
首页 《招王质夫 自此后诗,为周至尉时作。》 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

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

意思:忽然就乘逸兴,没有珍惜访嚣尘。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招王质夫 自此后诗,为周至尉时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首句“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诗人以洗足和折腰的典故,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云水之上的濯足,象征着远离尘世纷扰的清净之地,而折腰簪笏则是官场的象征,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喧嚣和闲适之间徘徊,十里之隔,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这种对比鲜明的生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诗人忽然放下了心中的束缚,不再拘泥于自己的生活选择,愿意去访问那些喧嚣的世界。这里的“逸兴”和“访嚣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包容。 最后两句,“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窗前种下竹子,希望与友人共享这份清雅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喧闲、逸兴、访嚣尘、窗前竹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珍视。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
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
忽因乘逸兴,莫惜访嚣尘。
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逸兴

    读音:yì xìng

    繁体字:逸興

    意思:(逸兴,逸兴)
    超逸豪放的意兴。
      ▶《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湛方生《风赋》:“轩濠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

  • 嚣尘

    读音:xiāo chén

    繁体字:囂塵

    意思:(嚣尘,嚣尘)

     1.喧闹扬尘。
      ▶《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杨伯峻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