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渔父歌三首》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意思:划警戒鸥飞水溅袍,影子垂丝柳树侵犯潭面。

出自作者[宋]李珣的《渔父歌三首》

全文创作背景

《渔父歌三首》的创作背景与古代的隐逸文化和渔父形象有关。在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因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或者对个人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选择隐逸山林、江湖,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渔父形象因此成为了一种隐逸的象征。 具体到李珣的《渔父歌三首》,诗歌描绘了渔父在江湖中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珣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有关,也可能受到了古代隐逸文学传统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背景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接衡门十里余,信船归去卧看书。
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
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作者介绍
李珣(855?-930?),晚唐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