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意思:
这件事现在哪里有,我只有嗟叹遗迹。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全文赏析
原题: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洞之石壁明日至峡州吏又至意若未足乃复以此诗授之
相关句子
以此事君定忠臣,以此事父定孝子。
--
出自《蚕妇叹》作者:[宋]钱时
此事古今稀。
--
出自《导引·重华真主》作者:[宋]周必大
此事付悠悠。
--
出自《木兰花慢 再用韵 原误作 ,兹据何抄本改》作者:[元]吴澄
此事难分付。
--
出自《梁州令·红杏墙头树》作者:[宋]欧阳修
此事邈无因。
--
出自《代少年时至衰老行》作者:[南北朝]鲍照
风流会,今安往。
--
出自《满江红·正欲登临》作者:[宋]韩玉
智士今安用。
--
出自《拟咏怀诗 十三》作者:[南北朝]庾信
百年人物今安在?
--
出自《灯下读山谷诗》作者:[宋]杨万里
卧龙跃马今安在?
--
出自《初入四川境喜晴》作者:[清]曾国藩
谷城黄石今安在?
--
出自《霜天杂兴》作者:[宋]陆游
龙图老子今安在?
--
出自《开书箧见韩无咎书有感》作者:[宋]陆游
子夏有遗庙,干木有遗坟。
--
出自《送刘职方知汾州》作者:[宋]梅尧臣
有遗誓。
--
出自《薄媚》作者:[宋]董颖
怕凤履、有遗音。
--
出自《绮寮怨》作者:[宋]石正伦
叹绝有遗音。
--
出自《梁甫吟》作者:[南北朝]沈约
箫管有遗声。
--
出自《代升天行》作者:[南北朝]鲍照
昭景有遗驷。
--
出自《月下登楼连句》作者:[南北朝]鲍照
没弦琴,有遗音。
--
出自《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作者:[宋]释绍昙
失意暂时屈,独嗟千里归。
--
出自《送汤延赏秀才下第归》作者:[宋]梅尧臣
独嗟生苦晚,不得侍挥毫。
--
出自《读玉局集》作者:[宋]喻良能
独嗟我常棣,不得同笑语。
--
出自《端午侍母氏饮有怀二兄偶阅苏日高安唱和慨然》作者:[宋]孙应时
独嗟亲旧少,不觉岁时移。
--
出自《即事》作者:[宋]陆游
外迹久已非,独嗟心所存。
--
出自《古兴》作者:[宋]王令
独嗟民困甚,谁继昔贤心。
--
出自《思贤堂怀薛令》作者:[宋]刘子翚
诗句原文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此事
读音:
拼音:
cǐ shì
五笔:hxgk
此事的解释
词语分解
此的解释 此 ǐ 这,这个,与“彼”相对:此间。此后。此生。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此。因此。 这里,这儿:到此为止。 彼 笔画数:; 部首:止;
此事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