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自然子夏德甫》 至理本无言,有言已非是。

至理本无言,有言已非是。

意思:真理根本无言,有人说已经不是这样。

出自作者[宋]何梦桂的《送自然子夏德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之理,诗人通过诘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首联“子以自然名,诘我自然理”,诗人以“自然”为名,向我询问自然的道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回答,深入探讨了自然之理。 “至理本无言,有言已非是”,自然之理本来无言,如果有人妄加评论,就会偏离真理。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尊重和追求。 “畏隹时怒号,厉风从何起”,诗人对风的理解也体现了自然之理的深奥。风有时怒吼,厉风从何而起,这是对风的形象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风的敬畏之情。 “晚得复怒生,春雨果谁使”,诗人通过描述风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春雨与风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理的深入理解。 “使然与不然,万化谁与纪”,诗人通过诘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万化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 最后两联,“君诘我不知,不如两忘已”和“君苟未忘言,请问柱下史”,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现出对智慧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理的深入探讨和敬畏之情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刻,意象生动而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子以自然名,诘我自然理。
至理本无言,有言已非是。
畏隹时怒号,厉风从何起。
晚得复怒生,春雨果谁使。
使然与不然,万化谁与纪。
君诘我不知,不如两忘已。
君苟未忘言,请问柱下史。

关键词解释

  • 有言

    读音:yǒu yán

    繁体字:有言

    意思:
     1.有名言,有善言。
      ▶《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至理

    解释

    至理 zhìlǐ

    (1) [truth axiom;maxim;famous distum,golden saying;]∶最正确或最根本的道理

    团结御侮,自然是至理

    (2) [best politics]∶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 非是

    引用解释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