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卢道士房》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意思:秋砧响落木,坐在一起是你家。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题卢道士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拜访茅山道士并与其交流的诗。诗中通过对茅山道院环境的描绘,以及与道士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仙术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然。 首段“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砧声和落叶,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人在此与茅山道士共坐,童子在林前汲水,井华清澈,为后文炼丹砂的描述做了铺垫。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道院的环境和道士的修炼情况。炼丹的坛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神鼎中的丹砂仿佛在燃烧。这种描绘充满了神秘和仙气,让人对道家的炼丹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这两句描绘了道士的形象,他手持麈尾,拂过霜草,金铃在霞光中摇曳。这种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道士的高雅气质,也增加了诗的仙气。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诗人与道士在桐荫下对弈,而道士正在写文章,这反映了道士的清修和淡泊名利。同时,“上章人世隔”也暗示了道士对尘世的超脱和疏离。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术的向往和对黄精的食用建议。诗人向道士请教了修仙的要诀,并建议黄精可以作为食物食用。这种描述充满了对仙术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茅山道院环境的描绘和对道士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仙术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然。诗中充满了神秘和仙气,让人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魅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惟见两童子,林前汲井华。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茅君

    读音:máo jūn

    繁体字:茅君

    意思:指传说中在句容·句曲山修道成仙的茅氏兄弟。
      ▶唐·李颀《题卢道士房》诗:“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元·宋无《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二:“玉案清香彻夜焚,紫烟成盖覆茅

  • 秋砧

    读音:qiū zhēn

    繁体字:秋砧

    意思:秋日捣衣的声音。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唐·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诗:“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
      ▶唐·杜甫《九日

  • 君家

    读音:jūn jiā

    繁体字:君家

    意思:
     1.敬词。犹贵府,您家。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