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避暑傅氏山庄次陆学士廉伯韵》 偶然携酒作郊行,才出尘中眼校明。

偶然携酒作郊行,才出尘中眼校明。

意思:偶然带着酒作郊行,才能在尘土中眼校明。

出自作者[明]王鏊的《避暑傅氏山庄次陆学士廉伯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偶然携酒作郊行,才出尘中眼校明》是一首描绘郊游生活的诗,表达了作者在脱离尘世纷扰后,重新审视世界的心境。 首句“偶然携酒作郊行,才出尘中眼校明”,描绘了作者带着酒意漫游郊外,脱离了城市的尘嚣,重新看到了世界的清晰面貌。这里的“校明”一词,意为更加明亮清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从尘世到郊外后的心灵变化。 “岁月几何新景象,河山百二旧神京。”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他看到了新的景象,感受到了新的世界,但同时也怀念着过去,对故土的情感深沉而浓烈。 “初凉道上行人影,斜日村中打麦声。”这两句描绘了初秋时节乡村的景象,行人稀少,麦收季节已过,但还能听到村中打麦的声音。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也传递出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最后,“一片渴心何处写,辘轳金井上银瓶。”作者内心的渴望和向往何处表达?只有在那辘轳金井上挂着的银瓶中才能找到答案。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郊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偶然携酒作郊行,才出尘中眼校明。
岁月几何新景象,河山百二旧神京。
初凉道上行人影,斜日村中打麦声。
一片渴心何处写,辘轳金井上银瓶。
作者介绍
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即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颂其文。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鏊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他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参与过多次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战。王鏊主张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以提高政治效率。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举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

除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贡献,王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充满山水意境,代表作有《看梅》、《水调歌头·游南溪》等。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创立了“震泽派”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王派”。

关键词解释

  • 偶然

    读音:ǒu rán

    繁体字:偶然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occasionally

    意思:
     1.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
      ▶

  • 出尘

    读音:chū chén

    繁体字:出塵

    意思:(出尘,出尘)

     1.超出世俗。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

  • 中眼

    读音:zhōng yǎn

    繁体字:中眼

    意思:戏曲名词。一小节音乐的第三个拍子。一板三眼的节拍为四拍,第一拍叫做“板”,第二拍叫做“头眼”,第三拍叫做“中眼”,第四拍叫做“末眼”。戏曲曲谱上,以“。”作为中眼的符号。

  • 校明

    读音:xiào míng

    繁体字:校明

    意思:犹察明。
      ▶《南史•袁枢传》:“远近二例,足以校明,无劳此授。”

    解释:1.犹察明。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