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谊炳如日,读者昏昏视为史。
意思:《春秋》大义炳如天,读者昏昏视为史。
出自作者[宋]吴泳的《送李伯勇分教阆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歌开篇明义,指出明朝的王权不振,凤凰已衰,直笔无传,老麟已死,春秋大义如同炳烛之光,但读者却视而不见,将其视为史书。这一开篇便表达了作者对明朝政治腐败、文化衰落的深深忧虑。
2. 接着,诗歌提到了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濂溪、伊川和程颢,认为他们的学说虽然文字简洁,但是源远流长,真谛所在。而胡子(指明朝学者胡居仁)的学说则如宝藏一般,一洗纸上尘封,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春秋大义。
3. 诗歌中的“伯兮有勇弗可遏”表达了作者对有勇气、有才华的人的赞美。而“高阁诸儒祖河洛”则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说的尊崇。
4. 在诗歌的下半部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胡子的形象,以及他的学说所带来的影响。“群玉洞见标月指,众醉醒闻候风铎”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胡子的学说如同群玉一般珍贵,能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5. 最后,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胡子进书布衣的敬仰,同时也对他的离世感到惋惜。在结尾部分,作者还以自己的行舟之旅为喻,表达了对胡子雄文劲笔的赞美,同时也呼吁人们不要埋没胡子的学说。
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作者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