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襄州留题驿亭》 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

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

意思:沙修筑堤防处迎接丞相,驿吏催促时送驱逐我。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过襄州留题驿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的荣辱和自由。通过对筑堤和驿吏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句“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诗人以筑堤迎接丞相和驿吏催促送逐臣为喻,揭示了人生的荣辱无常。筑堤迎接丞相意味着一个人的荣耀时刻,而驿吏催促送逐臣则象征着一个人的困境和被逐。这两者之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荣辱的无常和人生的复杂性的理解。 “到了轮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当一个人到了轮他林下客的阶段,他不再受荣辱的困扰,拥有了真正的自由。在这里,“轮他林下客”可能指的是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人能够自由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不受外界的干扰。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无常和自由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筑堤和驿吏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它以简洁明快、寓意深远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无常和自由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
到了轮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沙堤

    读音:shā dī

    繁体字:沙堤

    意思:(参见沙隄)

     1.唐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 丞相

    读音:chéng xiàng

    繁体字:丞相

    英语:ancient term for secretary of state

    意思:
     1.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
      ▶战国·秦悼武王二

  • 逐臣

    读音:zhú chén

    繁体字:逐臣

    意思:被朝廷放逐的官吏。
      ▶《战国策•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南朝·梁·王僧孺《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