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

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

意思:外物难道不值得,心中向谁倾斜。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酬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夜树、天河、故苑、隔城鹤鸣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而略带凄清的秋夜图。接下来,诗人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思归之意,情感深沉而真挚。 首联“夜树风韵清,天河云彩轻。”夜幕降临,风声清朗,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夜空中,云彩轻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言的离别。这些意象为全诗定下了凄清、幽静的基调。 颔联“故苑多露草,隔城闻鹤鸣。”在这秋天的故苑里,露草凄凄,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隔着城墙,听到鹤鸣声声,更增添了几分寂寥之感。 颈联“摇落从此始,别离含远情。”这两句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情绪,诗人开始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情感。 尾联“闻君当是夕,倚瑟吟商声。”诗人听到友人当晚倚瑟吟商声,这可能是一种乐器弹奏的声音,也可能是诗人对友人的想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最后,“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诗人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淡然态度,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孤独和思念。而“秋来念归去,同听嵩阳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去的渴望,希望在嵩阳倾听秋天的声音,这可能也是对友人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树、天河、鹤鸣等意象,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思归之意。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感到深深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夜树风韵清,天河云彩轻。
故苑多露草,隔城闻鹤鸣。
摇落从此始,别离含远情。
闻君当是夕,倚瑟吟商声。
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
秋来念归去,同听嵩阳笙。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不足

    读音:bù zú

    繁体字:不足

    短语:贫乏 左支右绌 缺乏 短小 青黄不接 匮 枯竭 紧张 匮乏 捉襟见肘

    英语:lacking

    意思:
     1.不充足,

  • 外物

    读音:wài wù

    繁体字:外物

    意思: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龙逄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
      ▶南朝·梁·沈约《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

  • 岂不

    读音:qǐ bù

    繁体字:豈不

    英语:(adv) certainly; definitely

    详细释义:难道不、怎么不。表示反诘的语气。诗经?卫风?竹竿:『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左传?庄

  • 怀向

    读音:huái xiàng

    繁体字:懷曏

    意思:(怀向,怀向)
    归向;向往。
      ▶《新唐书•循吏传•贾敦实》:“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宋·陈亮《复吕子约书》:“举眼以观一世人物,惟有怀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