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意思: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是一首描绘诗人归乡省亲的诗篇,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赞美。 首联“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诗人表达了自己多年来追求道德修养的历程,以及通过一次重要的机遇成功地突破了道德的难关。这一联通过“深道要”和“过贤关”两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执着追求和突破道德难关的自豪感。 颔联“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诗人以“名”和“玄珠”两个形象来比喻自己的成就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期待。“乡宜昼锦还”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的美好前景,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颈联“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诗人描绘了自己与友人在莲舟上共同度过的夜晚,以及在柳岸上归家的情景。这一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喜悦。 尾联“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见到亲人,尽孝道的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儒教的虔诚和对儿童教育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归乡省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道德修养和教育的执着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情景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家山

    读音:jiā shān

    繁体字:家山

    意思:谓故乡。
      ▶唐·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梅尧臣《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越溪阴,家山镜湖畔。”
      ▶

  • 莲舟

    读音:lián zhōu

    繁体字:蓮舟

    意思:(莲舟,莲舟)
    采莲的船。
      ▶南朝·梁·萧子范《东亭极望》诗:“水鸟衔鱼上,莲舟拂芰归。”
      ▶唐·王昌龄《采莲曲》:“吴姬越艷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溼衣。”

  • 同宿

    引用解释

    一处住宿,一同住宿。《晋书·孝友传·桑虞》:“﹝ 桑虞 ﹞尝行,寄宿逆旅,同宿客失脯,疑 虞 为盗。” 唐 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 任道元 其日与 梁鯤 同宿斋舍。”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到那一晚,若肯拉他同宿,他除嫖金之外,还要重重相酧。”

    谓同一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