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旧》 重到文昌倍惆怅,秋风霜鬓共萧然。

重到文昌倍惆怅,秋风霜鬓共萧然。

意思:重到文昌倍惆怅,秋风霜鬓一起萧条。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感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重回文昌时的惆怅心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句“长思密勿侍甘泉,丹地翱翔独少年”中,“长思”指的是作者长久以来一直思念着在甘泉宫侍奉皇帝的时光,而“密勿”则表示作者在重要时刻的勤奋努力。“丹地翱翔”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当时政治环境中积极进取、独树一帜的形象。“独少年”则表达了作者在那个时代,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显得与众不同、年轻有为。 第二句“重到文昌倍惆怅,秋风霜鬓共萧然”则描绘了作者再次回到文昌时的复杂心情。这里的“重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而“倍惆怅”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感慨和对现状的不满。同时,“秋风霜鬓”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年华已逝、岁月蹉跎中的无奈和感慨。“共萧然”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重回文昌时的复杂心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岁月蹉跎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思密勿侍甘泉,丹地翱翔独少年。
重到文昌倍惆怅,秋风霜鬓共萧然。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萧然

    读音:xiāo rán

    繁体字:蕭然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然,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 文昌

    读音:wén chāng

    繁体字:文昌

    意思: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 霜鬓

    读音:shuāng bìn

    繁体字:霜鬢

    英语:grey temples

    意思:(霜鬓,霜鬓)

     1.《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鬓不可视。”

  • 风霜

    读音:fēng shuāng

    繁体字:風霜

    英语:hardships of a journey or of one\'s life

    意思:(风霜,风霜)

     1.风和霜。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