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野狐泉》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意思:又应改换皮毛后,什么地方人之间做个好人。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野狐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它是一首描绘妖物的诗歌,表达了对妖物的警惕和担忧。 首句“潏潏寒光溅路尘”,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妖物的形象,描述妖物寒光四溢,溅起路上的尘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也暗示了妖物的强大和危险性。 “相传妖物此潜身”表达了人们对妖物的恐惧和传闻,他们认为妖物隐藏在这里。这进一步强调了妖物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妖物的怀疑和担忧。他认为妖物可能会改变外表,伪装成人类,从而在人间作恶。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妖物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对人类善良本性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妖物的警惕和担忧,同时也强调了人类的善良本性和对未知的警惕。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深刻的寓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间作

    读音:jiàn zuò

    繁体字:間作

    英语:intercrop

    近义词: 间种

    解释:在一块耕地上间隔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如玉米和绿豆两种作物间作,就

  • 改换

    读音:gǎi huàn

    繁体字:改換

    短语:移 变 演替 转移 易 撤换 换 易位

    英语:change

    意思:(改换,改换)
    变更,变换。
      ▶唐

  • 皮毛

    读音:pí máo

    繁体字:皮毛

    短语:毛皮

    英语:coat

    意思:
     1.禽兽的皮和毛的总称。
      ▶《周礼•天官•兽人》:“凡兽入于腊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

  • 处人

    读音:chǔ rén

    繁体字:處人

    意思:(处人,处人)

     1.居家不出之人。
      ▶《国语•鲁语下》:“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
     
     2.隐士

  • 好人

    解释

    好人 hǎorén

    (1) [good people]∶品德好、行为端的人

    好人一生平安

    (2) [a healthy person]∶健康的人

    (3) [a person who tries to get along wit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