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城西谢知堂》 有时惊起老龙号,一口汲尽沧浪波。

有时惊起老龙号,一口汲尽沧浪波。

意思:有时惊起主峰号,一口汲尽沧浪水。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赠城西谢知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神通广大的神仙翁形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神仙翁的神奇魅力。 首先,诗人通过“蓬莱山上神仙翁”一句,点明了神仙翁所处的地点和身份。蓬莱山是传说中的仙境,而神仙翁则是道教的象征,代表着超凡脱俗、长生不老的形象。接着,“道貌挺挺乔如松”一句,描绘了神仙翁的道貌岸然、高大挺拔的形象,如同青松一般坚韧不拔。 “双眸炯炯黑於漆,脸边隐隐如桃红”两句,则通过描绘神仙翁的眼睛和脸庞,展现了他的精神面貌。炯炯有神的眼睛如同黑色的漆,脸边微微泛红的面容则表现了他的年轻和活力。 “有时仰天笑开口,撮起崑崙归右手”两句,描绘了神仙翁的神奇力量和神通广大。他仰天开口,就能将昆仑山般巨大的物体握在右手之中,展现了他的超凡力量和神通。 “有时惊起老龙号,一口汲尽沧浪波”两句,则描绘了神仙翁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他能够惊起老龙,一口汲尽沧浪波,进一步展现了他的神通广大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打破混沌揣出骨,拈起芥子貯山河”两句,则表达了神仙翁对世界的理解和掌控。他能够揣出混沌之骨,拈起芥子般大小的物体就能贮存山河,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智慧和神奇力量。 “偃月炉中煮天地,煎炼日魄并月髓”两句,则描绘了神仙翁的修炼方法和成果。他能够在偃月炉中煮天地,煎炼日魄和月髓,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超凡脱俗和长生不老的能力。 最后,“笑把葫芦禁鬼神,杖头挑起山和水”两句,则描绘了神仙翁的逍遥自在和无所不能的形象。他能够把鬼神关在葫芦里,杖头挑起山和水,进一步展现了他的神奇魅力和无所不能的本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神仙翁的神奇魅力。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神仙翁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之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蓬莱山上神仙翁,道貌挺挺乔如松。
双眸炯炯黑於漆,脸边隐隐如桃红。
有时仰天笑开口,撮起崑崙归右手。
忽然虚空跌落地,不觉满腹藏星斗。
有时惊起老龙号,一口汲尽沧浪波。
打破混沌揣出骨,拈起芥子貯山河。
偃月炉中煮天地,煎炼日魄并月髓。
笑把葫芦禁鬼神,杖头挑起山和水。
栾巴噀饭飞成峰,左慈剪艾化为龙。
夏月梅花冬月电,似此伎俩问吕钟。
撮土为香犹是假,水底麒麟取作酢。
鬼神眼睛突出外,无根树下骑铁马。
工夫到处戏极时,拈弄造化如儿嬉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老龙

    读音:lǎo lóng

    繁体字:老龍

    意思:(老龙,老龙)

     1.指老子。语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元·耶律楚材《河中春游有感》诗之五:“自知勋业输雏凤,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惊起

    读音:jīng qǐ

    繁体字:驚起

    造句:

  • 有时

    读音:yǒu shí

    繁体字:有時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sometimes

    意思:(有时,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

  • 浪波

    读音:làng bō

    繁体字:浪波

    意思:波浪。
      ▶宋·叶适《陈彦群墓志铭》:“浪波急疾,高或灭峤,远浮数国,而渟于深渊,必将有以用之也,而竟若此何耶?”

    解释:1.波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