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朝元阁》 朝元高阁迥,秋毫无隐情。

朝元高阁迥,秋毫无隐情。

意思:朝元高阁迥,丝毫没有隐瞒实情。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题朝元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高阁之上的秋景,以及浮云遮蔽天空的景象。 首句“朝元高阁迥,秋毫无隐情”描绘了高阁之上的景色,给人一种开阔、高远的感觉。诗人似乎站在高高的阁楼上,俯瞰着周围的景色,秋天的景色一览无余,没有任何隐藏。这里的“秋毫无隐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句“浮云忽以蔽,不见渔阳城”描绘了浮云遮蔽天空的景象,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诗人似乎正在欣赏着秋天的美景,突然间,浮云遮蔽了天空,渔阳城也消失在了云层之中。这里的“渔阳城”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方或者某个特定的地点,也可能是指一种抽象的概念,如某种情感或者思想。 整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诗人通过高远、开阔的景色和浮云遮蔽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情感变化,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明了,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整首诗的节奏也非常明快,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元高阁迥,秋毫无隐情。
浮云忽以蔽,不见渔阳城。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高阁

    读音:gāo gé

    繁体字:高閣

    英语:shelf; mansion

    意思:(高阁,高阁)

     1.高大的楼阁。
      ▶《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 隐情

    读音:yǐn qíng

    繁体字:隱情

    短语:衷曲 苦 隐衷 隐私 心事 苦衷 隐 衷情 下情 心曲

    英语:facts one wishes to hide

    意思:

  • 朝元

    读音:cháo yuán

    繁体字:朝元

    意思: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飨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
      ▶唐·罗邺《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