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阙题》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意思:只缘春欲尽,留着陪梨花。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阙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是一首描绘春天的雪景的诗,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情感和哲理。 首先,诗的开头“三月雪连夜”,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三月,正值春意正浓的时候,雪花却在这个时候连夜落下。这种反常的现象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引人深思。 “未应伤物华”一句,诗人并没有因为雪花的降临而感到悲伤,反而认为这美丽的景象是值得欣赏的。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这两句诗更是深邃,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尽管三月雪带来了反常的美丽,但春天即将结束,雪花只能留下来陪伴梨花,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的交替。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它既有视觉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抒发,还有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梨花

    读音:lí huā

    繁体字:梨花

    意思: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梁·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 只缘

    读音:zhī yuán

    繁体字:衹緣

    意思:(只缘,只缘)
    只因为。
      ▶唐·任华《杂言寄杜拾遗》诗:“只缘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却为掾。”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