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琵琶》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意思:急弹风响紧急,慢曲钏声慢。

出自作者[唐]李世民的《琵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半月无双影,金花有四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半个月亮高悬夜空,没有其他的月亮与之争辉,显得格外突出。同时,金花四时,又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仿佛看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相思之人的孤独和寂寞。 “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相思之情,相思之人的内心情感如同千里之态的摧藏,充满了悲伤和压抑。这种情感如同被掩抑的悲声,无法轻易表达出来。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将相思之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这两句诗则描绘了相思之人身边的环境。红袖指的是红衣,翠帷指的是绿色的帷幕。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相思之人的情感。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这两句诗则通过描述音乐的变化来表现相思之人的情感变化。驶弹风响急,描绘了相思之人在急切的心情下弹奏音乐的声音;缓曲钏声迟,则描绘了相思之人心情逐渐平复后,音乐节奏变缓,钏声也变得迟缓。这样的变化进一步表现出相思之人的情感变化。 最后,“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关陇之恨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而相思之情则是诗人对所思念之人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将相思之情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诗人通过对环境、音乐、情感等方面的描绘,将相思之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将相思之情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抒情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半月无双影,金花有四时。
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
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风响

    读音:fēng xiǎng

    繁体字:風響

    意思:(风响,风响)
    指风声。
      ▶宋·苏轼《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其壁》诗:“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
      ▶清·阎尔梅《歌风臺》诗之四:“击节

  • 急缓

    读音:jí huǎn

    繁体字:急緩

    意思:(急缓,急缓)

     1.严与宽;紧与松。
      ▶《管子•七臣七主》:“彼时有春秋,岁有败凶,政有急缓。”
      ▶《列子•汤问》:“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