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意思:风吹着山下草,系马河边的树。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全文赏析

这首诗《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是一首描绘诗人出关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边疆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首句“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诗人乘着车盖,走出了古老的关隘,深秋的边地路途,给诗人留下了荒寒凄凉的印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关注边疆?这或许与他长期以来的从军生活有关,他可能对边疆有着特殊的情感。 “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诗人面对友人询问,坦诚地回答自己此次出关的原因,那就是一生中看重这次边疆之行。这表明诗人对这次出行的重视和期待,也表达了他对边疆的热爱和向往。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诗人描述了边疆的风光,风吹过山下的草,马儿在河边树下系住鞍辔。这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生机并存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深深热爱。同时,“奉役良有期”表明诗人即将开始他的边疆任务,“回瞻终未屡”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深深留恋和不舍。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尽管边疆离家很远,但诗人对边疆的热爱让他感到欣慰。同时,诗人的戎装已经褪去,这也暗示着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边疆的挑战。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诗人不仅感受到幽朔的寒冷,更想到自己心中的热情和信念。这里的“机中素”可能指的是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他将在边疆实现自己的抱负。 “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他感谢友人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也表达了他将不负所望,用实际行动回报友人的信任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关时的感受和心情,表达了他对边疆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通过描绘边疆的风光和挑战,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念,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热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
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
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