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荆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荆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意思:荆王枕上原无梦,不枉阳台一片云。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归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背阙归藩路欲分”,描绘了作者即将离开京城,踏上归途的情景。这里的“背阙”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敬畏和不舍,而“归藩”则意味着他即将回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身边。这句诗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作者归乡的迫切心情。 “水边风日半西曛”,这句诗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风光。水边风大,夕阳西下,一片昏黄之景。这种景象既表达了作者对归乡途中的艰辛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荆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这两句诗寓意深刻。首先,“荆王枕上原无梦”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前途的迷茫。他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这种迷茫和不确定,也是很多人归乡途中的共同感受。 其次,“莫枉阳台一片云”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阳台”是一个典故,指的是楚襄王梦中的神女阳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归乡途中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它既有对艰辛历程的感慨,也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背阙归藩路欲分,水边风日半西曛。
荆王枕上原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阳台

    读音:yáng tái

    繁体字:陽檯

    短语:凉台 平台

    英语:porch

    解释: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

  • 荆王

    读音:jīng wáng

    繁体字:荊王

    意思:(荆王,荆王)

     1.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咏诵传说中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
      ▶唐·沈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

  • 枕上

    读音:zhěn shàng

    繁体字:枕上

    意思:
     1.床上。
      ▶唐·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宋·陆游《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 片云

    读音:piàn yún

    繁体字:片雲

    意思:(片云,片云)
    极少的云。
      ▶南朝·梁简文帝《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复还轻。”
      ▶唐·杜甫《野老》诗:“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事傍琴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