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南暮春寄家》 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意思:雒阳见梅花迎雪,鱼嘴桥苏雪送梅。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江南暮春寄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天的雪景和春天的生机,通过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首联“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描绘了雒阳城梅花迎雪的壮丽景象和鱼口桥雪花纷飞中梅花绽放的情景,通过“迎”和“送”两个字,赋予了梅花和雪花以生命,使人感到冬天的寒意和梅花的坚韧。 颔联“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通过描绘剑水寺前的芳草和镜湖亭上的野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首联的冬景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通过对江鸿和海燕的生动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 尾联“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通过“心知近寒食”表达了作者对节气的感受,同时“潜听喜鹊望归来”描绘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通过喜鹊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欢喜和期待,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阳城

    读音:yáng chéng

    繁体字:陽城

    意思:(阳城,阳城)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

  • 鱼口

    引用解释

    1.鱼的嘴。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鱼口星浮没,马毛锦斑騂。”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星浮没,言鱼吐沫,其状如此。”

    2.中医指由软性下疳等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化脓后局部溃疡。因疮口随人体曲直而开合如鱼嘴,故名。《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这 诚菴 替职的时候,已是鱼口方消,天泡疮已是生起。”

  • 雪鱼

    读音:xuě yú

    繁体字:雪魚

    意思:(雪鱼,雪鱼)
    鱼名。因色白如雪,故名。产福建省。
      ▶清·施鸿保《闽杂记》:“雪鱼,惟侯官县·竹崎关有之,似鲈稍扁,色白如雪,冬月方出,味尤腴美。”

  • 送梅

    引用解释

    1.为梅送行。指观看正在凋谢的梅花。 宋 陆游 有《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诗。

    2.犹言送梅雨。《埤雅·释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鬱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沾衣服皆败黦。故自 江 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五月雨谓之送梅。”

    3.犹出梅。 清 顾禄 《清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