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镜已破,法不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镜已破,法不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意思:镜已破,法不存在,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出自作者[宋]释祖钦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心是要,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镜已破,法不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镜子为比喻,探讨了心与法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心是要”,“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欲望、目标等。诗人认为心是追求真理、智慧和美好的,这是人类本性的自然表现。 接着,“法是尘”则表达了另一种观点,即法是世俗的、短暂的、易变的。法代表了社会的规范、法律、道德等,它们是社会存在的形式,但也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两种犹如镜上痕”则进一步阐述了心与法的区别。镜子代表了真理和智慧的来源,而镜子上的痕迹则代表了心与法之间的差异。这些痕迹可能是过去的记忆、情感、经验等,它们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真理和智慧的认知。 “镜已破,法不存”进一步强调了心与法的分离。镜子破了,就意味着真理的来源已经受损或失去;法不存,则是指世俗的规范、法律、道德等不再存在。 最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意境深远的画面。疏影横斜是指稀疏的影子在水面上横斜着,暗香浮动是指淡淡的香气在黄昏的月光下飘散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短暂和虚无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心与法、真理与世俗、短暂与永恒的理解和思考。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要认识到世俗的存在和变化。最后两句的画面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虚无的理解,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住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是要,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镜已破,法不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关键词解释

  • 疏影

    读音:shū yǐng

    繁体字:疏影

    英语:space Shadows

    意思:
     1.疏朗的影子。
      ▶唐·杜牧《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林逋《山园

  • 横斜

    读音:héng xié

    繁体字:橫斜

    意思:(横斜,横斜)

     1.或横或斜。多以状梅竹之类花木枝条及其影子。
      ▶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元·马谦斋《快活

  • 不存

    读音:bù cún

    繁体字:不存

    意思:
     1.不存在。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谓危险。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轶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 浅暗

    读音:qiǎn àn

    繁体字:淺暗

    意思:(浅暗,浅暗)
    见“浅闇”。

    造句:暂无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