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阮公啸台》 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意思:过去的都已远,他想给催升。

出自作者[唐]包融的《阮公啸台》

全文创作背景

《阮公啸台》是唐朝诗人包融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阮公啸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阮公啸台是魏晋时期阮籍放达不羁、纵酒长啸之处。据史书记载,阮籍为避世乱,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他登台长啸,抒发胸中的郁愤之情。包融登上阮公啸台,感慨万分,遂作此诗。 首联“荒台麋鹿争新草,村巷牛羊践花卉”写阮公啸台的荒凉景象,颔联“时有邻人相步过,不知姓字谁迁此”写诗人的孤独感,颈联“孤客狂歌悲清风,昔人已去台空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尾联“年荒更觉游人意,独上高楼望江水”则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间,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作者介绍 包融简介
包融(约695-约764),汉族,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其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各有集。包融之诗,今存八首。

关键词解释

  • 攀想

    读音:pān xiǎng

    繁体字:攀想

    意思:追慕想望。
      ▶唐·赵璘《因话录•角》:“却思昔岁临清涧,荫长松,接侍座下,获闻微言。未知何时复遂此事?遥瞻水中月,岭上云,但驰攀想而已。”

    解释:

  • 遗趣

    读音:yí qù

    繁体字:遺趣

    意思:(遗趣,遗趣)

     1.前人的旨趣。
      ▶唐·包融《阮公啸臺》诗:“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2.余趣;余兴。
      ▶宋·苏辙《归汶上》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