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思台》 汉武年高慢帝图,任人曾不问贤愚。

汉武年高慢帝图,任人曾不问贤愚。

意思:汉武帝年事已高慢帝图,任人从来不问贤愚。

出自作者[唐]李九龄的《望思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武年高慢帝图》以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局势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贤愚不辨、佞幸当道的社会现象的批判。 首句“汉武年高慢帝图”中,“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刘彻,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年高慢帝图”描绘了汉武帝年事已高,对朝政的热情减退,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关注国家大事。这句诗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沉闷和乏味,皇帝对朝政的疏离可能导致政治腐败。 “任人曾不问贤愚”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用人制度的弊端。无论贤愚,一律任用,这无疑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这句诗表达了对朝廷官员任人唯亲、不重才能的批判。 接下来的两句“直饶四老依前出,消得江充宠佞无”,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入表达了对佞幸当道、贤愚混杂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四老”指的是传说中的四位隐士,他们因德高望重而受到人们的尊重。然而,即使四老依然存在,但如果江充这样宠信的佞幸存在,那么政治环境仍然无法得到改善。“消得江充宠佞无”中的“江充”是一个典型的佞幸人物,这句诗暗示了佞幸当道对政治环境的恶劣影响。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贤愚不辨、佞幸当道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诗人通过具体的事例和人物,将抽象的批判具体化,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才的关注和惋惜,提醒人们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最后,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人们往往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权力,而忽略了真正的才能和品德。这种现象在许多社会中都存在,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武年高慢帝图,任人曾不问贤愚。
直饶四老依前出,消得江充宠佞无。

关键词解释

  • 汉武

    读音:hàn wǔ

    繁体字:漢武

    意思:(汉武,汉武)
    汉武帝·刘彻的省称。
      ▶晋·郭璞《游仙》诗之六:“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唐·李白《大猎赋》:“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鲁迅《坟•看

  • 帝图

    读音:dì tú

    繁体字:帝圖

    意思:(帝图,帝图)

     1.帝王治国的谋略。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宋函夏,帝图弘远,高祖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
      ▶《北齐书•儒林传赞》

  • 年高

    读音:nián gāo

    繁体字:年高

    英语:venerable in age

    意思:年老。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夫人年高目瞑,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三国志•

  • 图任

    读音:tú rèn

    繁体字:圖任

    意思:(图任,图任)
    犹谋任。
      ▶《书•盘庚上》:“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孔传:“先王谋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
      ▶宋·秦观《国论》:“图任元老,眷礼名儒

  • 不问

    读音:bù wèn

    繁体字:不問

    英语:pay no attention to

    意思:(不问,不问)

     1.不慰问。
      ▶《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