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托宿方山余庵》 老僧饱玩松花月,春去春来意自闲。

老僧饱玩松花月,春去春来意自闲。

意思:老和尚吃饱玩松花月,春去春来想自己闲。

出自作者[宋]邵棠的《托宿方山余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世上飞尘不到山,萧萧佛屋两三间。老僧饱玩松花月,春去春来意自闲。》是一首描绘山中寺庙生活的诗,通过对寺庙环境和寺庙中老僧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世上飞尘不到山”描绘了山中的清幽环境。这里的“飞尘”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纷扰和喧嚣,而“不到山”则表示寺庙位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使得世上的纷扰无法到达这里。这为读者勾勒出一片远离尘嚣的净土。 “萧萧佛屋两三间”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建筑和规模。寺庙只有两三间屋子,显得十分简朴和清静。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让人想象到僧人们在这里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老僧饱玩松花月”描绘了寺庙中老僧的生活习惯。他尽情地欣赏松花月色,品味着自然的美妙。这句诗表达了老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春去春来意自闲”则表达了老僧对季节更替、岁月流转的淡然态度。他享受着春去春来的自然规律,过着闲适的生活。这句诗充满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静和从容。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和老僧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上飞尘不到山,萧萧佛屋两三间。
老僧饱玩松花月,春去春来意自闲。

关键词解释

  • 花月

    引用解释

    1.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唐 王勃 《山扉夜坐》诗:“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唐 李白 《襄阳曲》之一:“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唐 贾至 《送王道士还京》诗:“借问清都旧花月,岂知迁客泣 瀟 湘 。” 清 吴伟业 《阆州行》:“ 扬州 花月地,烽火似边头。”

    2.指美好的时光。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

  • 来意

    读音:lái yì

    繁体字:來意

    英语:one\'s purpose in coming

    意思:(来意,来意)
    来到这里的意图。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谢奉﹞及觉,即往郭(郭伯

  • 老僧

    读音:lǎo sēng

    繁体字:老僧

    意思:
     1.年老的和尚。
      ▶唐·韩愈《与孟简尚书书》:“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
      ▶宋·陆游《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复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

  • 松花

    读音:sōng huā

    繁体字:鬆花

    英语:Song Hua

    意思:亦作“松华”。
     
     1.松树的花。
      ▶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衣巾,浓似锦苔含碧滋。

  • 自闲

    读音:zì xián

    繁体字:自閑

    意思:(自闲,自闲)

     1.亦作“自闲”。悠闲自得。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问君何事栖碧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