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已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

已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

意思:已成为沃野千箱望,难道事情灵坛经常跳舞要求。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注民生,表达了对下层民众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联“君心常与下民忧,嘉应为霖讵一州”,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关怀,认为应该为民众做更多的事情,不仅仅是关注一州的范围。这一句通过“常与下民忧”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关注和同情,而“嘉应”则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 颔联“梦绕金人云气满,笑回玉女电光流”,运用了神话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关怀和祝福。金人是传说中的神物,云气则是祥瑞的象征,而电光则是瞬间的力量和变化。这一联通过这些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美好祝愿和希望他们能够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颈联“已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这一联通过“沃野千箱”和“灵坛屡舞”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沃野千箱形容的是丰收的景象,而灵坛屡舞则是指祭祀神灵的动作。这一联通过这些意象和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尾联“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防秋”,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一联通过“边粟定储三百万”和“皋兰何必豫防秋”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一联通过这些意象和语言,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下层民众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人的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练、有力,表现了诗人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心常与下民忧,嘉应为霖讵一州。
梦绕金人云气满,笑回玉女电光流。
已成沃野千箱望,岂事灵坛屡舞求。
边粟定储三百万,皋兰何必豫防秋。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灵坛

    读音:líng tán

    繁体字:靈壇

    意思:(灵坛,灵坛)
    祭坛。
      ▶《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
      ▶《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躬自暴露,拜起灵坛,勤亦至矣

  • 沃野

    读音:wò yě

    繁体字:沃野

    英语:fertile field

    意思:
     1.亦作“沃埜”。肥沃的田野。
      ▶《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汉

  • 千箱

    读音:qiān xiāng

    繁体字:千箱

    意思:形容丰年储粮之多。
      ▶唐太宗《秋暮言志》诗:“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唐·欧阳詹《送王式东游序》:“何述万乘之都,千箱之年,有故人而适远,无卮酒以叙别,男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