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征四处士》 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

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

意思:一个诏群臣起,移山四海闻名。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闻征四处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辅佐明君的壮志和抱负。 首句“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中,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群公积极响应诏令,奋起效仿移山的典故,表达了他们齐心协力、积极响应的热情和决心。这句诗也暗示了这些公卿的雄心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愿意像愚公移山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畏艰难。 “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公卿们的期望,他们应该像历史上那些辅佐明君的英雄一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公卿们的高度评价和信任。 “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这两句诗描绘了公卿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付出一切的努力,甚至包括倾尽所有的积蓄和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公卿们的敬佩和赞赏。 最后“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公卿们未来的期望,他们应该进入谏议机构,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公卿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热情的赞扬和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公卿们的敬仰和信任,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期望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
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
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
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四海

    读音:sì hǎi

    繁体字:四海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随处 天南地北 四野 四面八方 四方 各处 到处 无处 处处 八方 四处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the four seas

  • 群公

    读音:qún gōng

    繁体字:群公

    意思:
     1.指上公。
      ▶《诗•大雅•云汉》:“群公先正,则不我助。”
      ▶孔颖达疏:“群公亦是雩祀所及,即《月令》注云上公是也。”
     
     2.泛指鲁

  • 起移

    读音:qǐ yí

    繁体字:起移

    意思:
     1.改变;变动。
      ▶宋·苏轼《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二:“右轼体访得万寿、汝阴、颍上三县,惟古陂塘顷亩不少,见今皆为民田,或已起移为永业。”
     
     2.迁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