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莎地道士》 池边道士夸眼明,夜取蟭螟摘蚊睫。

池边道士夸眼明,夜取蟭螟摘蚊睫。

意思:池塘边道士夸赞眼睛明亮,夜取蟭螟摘蚊子一下。

出自作者[唐]施肩吾的《赠莎地道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莎地阴森古莲叶,游龟暗老青苔甲。池边道士夸眼明,夜取蟭螟摘蚊睫》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生活的诗,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意象。 首先,诗中描述了莎地上的古老莲叶阴森森地立着,而游龟在暗处老去的青苔甲中安静地生活。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只有自然和动物的存在。 接着,诗中提到了池边的道士夸赞他的眼睛明亮,夜晚他取来蟭螟摘取蚊子的睫毛。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道士与昆虫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象。蟭螟摘蚊睫的描绘充满了趣味性,同时也暗示了道士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动物的生活,展现了一种宁静、深沉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诗中的细节和意象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不仅来自于诗中的意象和细节,也来自于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莎地阴森古莲叶,游龟暗老青苔甲。
池边道士夸眼明,夜取蟭螟摘蚊睫。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政区域和分水贤德公社原合并重置富阳县,故有分水县人一说)。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

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世称华阳真人,俗又称为“施状元”。

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风光。

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诗》收录197首。另有道教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道士

    读音:dào shì

    繁体字:道士

    短语:法师

    英语:Taoist

    意思:
     1.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

  • 明夜

    读音:míng yè

    繁体字:明夜

    意思:
     1.白天和黑夜。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晋王遣李嗣恩不分明夜,奔入晋阳城治兵备御。”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摺:“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

  • 蚊睫

    读音:wén jié

    繁体字:蚊睫

    意思: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
      ▶晋·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