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安石工》 长安役者安石工,不识人贤愚,但识司马公。

长安役者安石工,不识人贤愚,但识司马公。

意思:长安劳役的王安石工,不认识的人贤能愚蠢,只知道司马公。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安石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含义和政治批判色彩的诗。诗的主题围绕着一个被刻在金石上的“奸党籍”,即列有被认为是奸臣名字的名单。这个名单是由丞相亲手书写的,其中包括了被认为是奸臣的人。诗的叙述者以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即长安的役者安石工的视角,表达了对这个名单和其中人物的看法。 诗中表达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对丞相手写奸党籍进行了批评。同时,通过长安役者安石工的口,说出“不识人贤愚,但识司马公”,揭示了普通人对于权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朴素认识,以及他们对公正和真理的追求。 “卑疏不敢预国事,幸免刻名为后累”这两句,反映了普通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自保,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而“匹夫愤泣天为悲,黄门夜半来毁碑”则进一步展示了公众对不公的不满和反抗。 “碑可毁,亦可建。盖棺事,久乃见。” 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公正和真理最终会战胜谎言和不公。最后,“不见奸党碑,但见奸臣传”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奸臣的名字和行径最终会被历史记住,而奸党碑虽然可以毁去,但奸臣的恶名却难以消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批判,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公正和真理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历史的公正和真理最终会战胜谎言和不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端礼门,金石刻,丞相手书奸党籍。
长安役者安石工,不识人贤愚,但识司马公。
卑疏不敢预国事,幸免刻名为后累。
匹夫愤泣天为悲,黄门夜半来毁碑。
碑可毁,亦可建。
盖棺事,久乃见。
不见奸党碑,但见奸臣传。

关键词解释

  • 石工

    读音:shí gōng

    繁体字:石工

    英语:lapicide

    意思:
     1.古时雕琢玉和磬的匠人。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 司马

    读音:sī mǎ

    繁体字:司馬

    英语:sima

    意思:(司马,司马)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
      ▶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元狩四年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识人

    读音:shí rén

    繁体字:識人

    意思:(识人,识人)
    识别人。
      ▶明·海瑞《兴革条例•户属》:“纵目力低下,未必识人,然朝夕相亲近,闻见参互,较之提学取决于一日或胜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