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弩俞新福歌》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意思:安抚武烈,我笃厚仁。

出自作者[魏晋]王粲的《弩俞新福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一种雄壮威武的军队阵容和英勇善战的战士们。诗歌以短促有力的节奏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军事场景。 首句“材官选士,剑弩错陈”,描述了精心选拔的官兵,手持剑和弩,交错排列成阵。这个画面充满了严谨和秩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威武的气势。 接着,“应桴蹈节,俯仰若神”,通过描绘战士们随着鼓声节奏,整齐划一地俯仰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训练有素和英勇果敢。这种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士们的雄壮气势和严谨纪律。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则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勇猛善战和忠诚仁厚的赞美。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战士们的威武,又揭示了他们的仁爱之心。 最后,“自东自西,莫不来宾”,描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战士们汇聚一堂,形成了强大的军队。这一句诗强调了军队的强大和团结,同时也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忠诚。 整首诗歌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赞美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展现了军队的团结和强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战士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
应桴蹈节,俯仰若神。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作者介绍 王粲简介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关键词解释

  • 淳仁

    读音:chún rén

    繁体字:淳仁

    意思:敦厚仁慈。亦指敦厚仁慈的人。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故大汉之为政也,崇简易,尚宽柔,进淳仁,举贤才,上下无怨,民用和睦。”

  • 武烈

    读音:wǔ liè

    繁体字:武烈

    意思:《国语•周语下》:“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
      ▶韦昭注:“烈,威也。言能明其文,使之昭;定其武,使之威也”。后以“武烈”谓武功。
      ▶《后汉书•冯衍传上》:“衍上书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