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意思:桅杆乌相背发,塞雁一行叫。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中,“柴桑”和“蜀道”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词。柴桑是古代诗人经常吟咏的地方,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怀念。“仍看蜀道行”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困难。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解开缆绳,准备起航之际,仍然关注着蜀道的行程,表达了作者对未知旅途的期待和不安。 颔联“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场景。樯乌和塞雁是两种常见的旅鸟,它们在起航时相背而发,象征着离别和新的开始。这一场景既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也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一行鸣”也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需要自己面对和克服。 颈联“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描绘了旅途中的地理环境。南纪、铜柱都是著名的地理标志,象征着旅途的壮丽和雄伟。西江、锦城则是两个具有文化意义的名词,分别代表了故乡和旅途的目的地。这一联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目的地的期待,也表达了对旅途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尾联“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用“凭将百钱卜”表达了对命运的探索和追求。而“飘泊问君平”则是以“问君平”的典故来表达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这一联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既有对故乡和目的地的思念和对新生活的期待,也有对旅途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命运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使得它成为一首非常有价值的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塞雁

    读音:sāi yàn

    繁体字:塞雁

    意思:亦作“塞鴈”。
     塞鸿。
      ▶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

  • 一行

    读音:yī xíng

    繁体字:一行

    短语:一起 搭档 伙计

    英语:party

    意思:I

     1.谓一定不变,始终实施。
       ▶《韩非子•八经》:“势

  • 樯乌

    读音:qiáng wū

    繁体字:檣烏

    意思:(樯乌,樯乌)
    桅杆上的乌形风向仪。也用以比喻飘忽不定的生活。
      ▶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
      ▶宋·张先《御街行•送蜀客》词:“

  • 相背

    读音:xiāng bèi

    繁体字:相背

    意思:亦作“相倍”。
     
     1.互相背叛。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论》:“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
     
     2.相违;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