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教何知平与倾,彼倾却是我之平。
意思:不同教怎么知道平和倾,他倾倒是我的平。
出自作者[宋]家铉翁的《赵省斋出示所和天童师偈句亦次其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异教何知平与倾,彼倾却是我之平。饶渠亲识瞿昙面,未必曾逢太白星》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见解。
首先,从诗歌的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韵律鲜明的形式,使得诗的语言和情感得以在节奏鲜明的韵律中得以充分展现。这种形式使得诗的阅读体验更加流畅,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再来赏析诗的内容。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和命运的哲理展开。首两句“异教何知平与倾,彼倾却是我之平”,直接点明主题,即不同的观念和信仰对于公平和平的理解是不同的,而真正的公平和平可能隐藏在我们无法触及的地方。第二句更是深入一层,指出即使有些人可能表面上看似拥有公平和平,但他们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或触及到真正的公平和平。
第三句“饶渠亲识瞿昙面”中的“饶渠”指的是上句中的“有些人”,“亲识瞿昙面”暗指他们接近佛祖或宗教领袖的亲身体验。这句诗表达的是,即使有些人接近了宗教领袖或佛祖,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或触及到真正的公平和平。
最后一句“未必曾逢太白星”中的“太白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这句话的含义是,即使有些人可能接近了真正的公平和平,也不一定能够真正把握住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公平和平可能并非触手可及,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去探索和追求那真正的公平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