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山》 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须千仞极嵯峨。

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须千仞极嵯峨。

意思:不像三山殊媚好,为什么需要千仞极为巍峨。

出自作者[宋]马之纯的《三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之情。 首联“九华境上曾亲历,五老峰前亦屡过。”诗人直接进入主题,表达了他多次游览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经历。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山川的壮丽景色。 颔联“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须千仞极嵯峨。”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独特魅力的欣赏。他觉得三山过于媚俗,缺乏九华山和五老峰那种雄伟和峻峭的美。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 颈联“翠围宛似屏间画,绿折全如水上波。”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美丽景色。他形容山间的翠绿如同屏风上的画一般美丽,又如绿水一般波光粼粼。这一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画的世界。 尾联“况与沧江苦相近,见来心眼定如何。”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九华山和五老峰的喜爱之情。他觉得九华山和五老峰与浩渺的沧江如此相近,看到它们,心胸是否会更加开阔呢?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九华山和五老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之情。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都使得这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华境上曾亲历,五老峰前亦屡过。
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须千仞极嵯峨。
翠围宛似屏间画,绿折全如水上波。
况与沧江苦相近,见来心眼定如何。

关键词解释

  • 三山

    读音:sān shān

    繁体字:三山

    英语:Tam Son

    意思: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

  • 嵯峨

    读音:cuó é

    繁体字:嵯峨

    短语:峥 峻峭 高峻 巍峨 峻 峥嵘

    英语:cragginess

    意思:
     1.山高峻貌。
      ▶唐·唐彦谦《送许户曹》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