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意思:他乡逢七夕,旅馆增加羁愁。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他乡七夕》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逢七夕佳节,孤独寂寞的感受。 首联“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直接点明诗人身处异乡,逢七夕之时,旅馆中的他更加感到了羁旅的愁苦。首联开门见山,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所处的环境。 颔联“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里引用“穿针妇”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空自怀念故国楼阁的遗憾。这一联通过典故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刻,同时也增加了诗的意蕴。 颈联“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描绘了七夕佳节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微风初起,带走了夏日的热气,新月当空,标志着秋天的来临。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诗人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不忍心看着河汉星河,远远地询问斗牛星座,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诗意的升华,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而真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逢七夕佳节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七夕

    读音:qī xī

    繁体字:七夕

    英语:Double Seventh Day

    意思: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他乡

    解释

    他乡 tāxiāng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alien land]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引用解释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

  • 旅馆

    读音:lǚ guǎn

    繁体字:旅館

    短语:公寓 宾馆 招待所

    英语:hotel

    意思:(旅馆,旅馆)

     1.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馆

  • 逢七

    读音:féng qī

    繁体字:逢七

    意思:每逢七天。旧时丧俗:人死后,其家属每七天举行祭奠。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过了头七,将灵柩送在祖茔安葬……匡超人逢七便去坟上哭奠。”

  • 羁愁

    读音:jī chóu

    繁体字:羈愁

    意思:(羁愁,羁愁)
    亦作“羇愁”。
     旅人的愁思。
      ▶南朝·齐·江孝嗣《北戍琅琊城》诗:“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
      ▶宋·欧阳修《<宛陵先生诗集>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