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

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

意思: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天心的赞美。 首句“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上卿和都护分别代表着胜利者和普通的士兵,他们增命服、扬归旆,意味着他们结束了战争,回到了家乡。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喜悦和欢庆气氛。 “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进一步描绘了和平景象,杂虏和诸胡分别代表了敌对势力,他们纷纷朝拜周朝,表明了和平的到来。这一句表达了战争结束后,各方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和平成为了主流。 “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的情景,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这里代表了战争的号角;阳关是古代的关口,在这里代表了战场的边缘。这里表达了战争结束后,士兵们吹着号角,按照节拍行走在战场的边缘,表现了和平的来临和士兵们的喜悦之情。 “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的远景,落日和寒山分别代表了黄昏和寒冷的季节;秋塞则代表了秋天的边塞。这里表达了战争结束后,边塞的景象也发生了变化,黄昏和寒冷的季节也变得宁静和平静。 最后两句“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表达了对和平的赞美和对天心的赞美。万方氛祲息,是指各种战争带来的灾难都已经消失;六合乾坤大,则是指天地之间的空间都变得广阔无垠。这里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天心的赞美,认为和平是上天赐予的,是天心所愿。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天心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和和平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天心的赞美,认为天心是上天赐予的,是宇宙中最高的智慧和力量。这种对天心的信仰和敬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
鸣笳瀚海曲,按节阳关外。
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
万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
无战是天心,天心同覆载。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阳关

    读音:yáng guān

    繁体字:陽關

    英语:Duong Quan

    意思:(阳关,阳关)

     1.古邑名。
      ▶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 瀚海

    读音:hàn hǎi

    繁体字:瀚海

    英语:vast

    意思:
     1.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唿伦湖、贝尔湖,或曰即今贝加尔湖,或曰为杭爱山之音译。
      ▶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

  • 鸣笳

    读音:míng jiā

    繁体字:鳴笳

    意思:(鸣笳,鸣笳)

     1.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捲芦叶为之,后改用竹。
      ▶《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

  • 关外

    读音:guān wài

    繁体字:關外

    英语:outside the Pass

    意思:(关外,关外)

     1.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
      ▶《战国策•秦策三》:“秦王惧,于是乃废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