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意思:光风浮碧涧,兰枯天猗猗。

出自作者[宋]朱熹的《兰涧》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碧涧边兰花生长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坚韧品质的赞美和对无人赏识的无奈。 首句“光风浮碧涧”描绘了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景象,碧涧则暗示了兰花的生长环境,清澈的溪涧旁,兰花静静开放。第二句“兰枯日猗猗”进一步描述了兰花在无人的关注下,默默枯萎的情景,日猗猗则给人一种寂静无人的感觉。 第三句“竟岁无人采”揭示了兰花的命运,一年到头没有人采摘,这暗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最后一句“含薰只自知”是诗人的感慨,兰花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香气,只有自己知道,象征了兰花坚韧、自足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描绘兰花在无人关注的环境中独自生长、开花、散香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坚韧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态冷漠、无人赏识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植物生长,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作者介绍 朱熹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关键词解释

  • 碧涧

    读音:bì jiàn

    繁体字:碧澗

    意思:(碧涧,碧涧)
    碧绿的山间流水。
      ▶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
      ▶《南史•隐逸传论》:“故知松山桂渚,非止素玩;碧

  • 光风

    读音:guāng fēng

    繁体字:光風

    意思:(光风,光风)

     1.雨止日出时的和风。
      ▶《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 猗猗

    读音:yī yī

    繁体字:猗猗

    意思:
     1.美盛貌。
      ▶《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毛传:“猗猗,美盛貌。”
      ▶宋·苏轼《鸦种麦行》诗:“畦西种得青猗猗,畦东已作牛毛稀

  • 浮碧

    读音:fú bì

    繁体字:浮碧

    意思:浅蓝色。
      ▶唐·杨巨源《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浮碧空从天上得,殷红应自日边来。”

    造句:画船片帆浮碧,更值风高波浩。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