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意思:三年不踏门前的路,今夜仍然看屋里灯。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它以一种简洁而深邃的方式,描绘了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并从中挖掘出人生的智慧。
首联“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诗人以一种回顾的语气,描述了主人公三年没有踏出门外,只在屋内观看屋里的灯光。这一描述给人一种深深的寂静和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思考和反思。这种反思可能涉及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也可能涉及到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颔联“照佛有余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这两句诗的含义较为深奥,可能涉及到佛家哲学和禅宗思想。其中,“照佛有余”可能指的是佛家的照见自我,即通过观察和反思自我,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明晰。“澄心无法便成澄”则可能涉及到禅宗的“无心之境”,即通过放下心中的杂念和欲望,达到内心的澄明。
颈联“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譍”,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是一个曾经追求过世俗欢乐的人,但现在他已经不再留恋那些东西,甚至忘记了回家的路。同时,他可能也是一个已经入定的人,他已经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即使有人呼唤他,他也听不到。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的理解。
尾联“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最后一联中,“西禅”可能是指主人公曾经去过或者将要去的寺庙,“鱼鼓”则是一种佛教法器。这一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禅修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探索。他可能想要通过禅修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想要通过禅修来找到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方式描绘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并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它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禅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深深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