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胡雁》 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

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

意思:胡雁害怕空漠,群飞向沙洲。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胡雁》

全文创作背景

《胡雁》是宋代书法家、诗人蔡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蔡襄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当时,北方的辽国和南方的西夏对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蔡襄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 其次,蔡襄本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享有盛誉。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却并不顺利。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甚至一度被囚禁。这些经历使他对官场的黑暗面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影响了他诗歌创作的主题和风格。 在《胡雁》这首诗中,蔡襄以胡雁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写道:“胡雁哀鸣夜夜飞,边声四起客心悲。”这里的“胡雁”指的是从北方飞来的候鸟,它们在夜晚发出哀鸣,象征着战争的恐怖和残酷。而“边声四起”则暗示着战火不断,百姓生活艰难。诗人通过描绘胡雁的哀鸣和边声的四起,表达了自己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之,《胡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蔡襄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它反映了北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疾苦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蔡襄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
褰云避射戈,万里声悲苦。
月色满关河,欲下迷处所。
春江沙平净,鱼蚌不可数。
饱暖身肥腴,归路欲远举。
寻常弓箭儿,仰视随意取。
从来远祸心,狼藉失旧侣。
小哉衔芦智,岂识保身语。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群飞

    读音:qún fēi

    繁体字:群飛

    意思:(群飞,群飞)

     1.齐飞;成群地飞。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十三:“鱼龙瀺灂,山鸟群飞。”
      ▶晋·潘岳《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

  • 胡雁

    读音:hú yàn

    繁体字:衚雁

    意思:雁。雁来自北方胡地,故称。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七:“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唐·李白《山鹧鸪词》诗:“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唐

  • 洲渚

    读音:zhōu zhǔ

    繁体字:洲渚

    意思:水中小块陆地。
      ▶晋·左思《吴都赋》:“岛屿绵邈,洲渚冯隆。”
      ▶唐·杜甫《暮春》诗:“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阿英《明朝的笑话》一:“如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