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意思:开时不理解与颜色相,最后才知道如幻身。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红芍药从盛开到凋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直接描绘了当前场景:阶前几朵红芍药正在盛开,同时也有几朵逐渐凋落,新花开放的同时,旧的花也在衰老。这里的“几花”是诗人对芍药花朵数量不确定的描述,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而“欲老”和“新”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两句,是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在盛开的时候,芍药并不懂得如何比较自己的颜色,而在凋落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色彩都是虚幻的。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在生命的开始,人们往往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看不清世界的真实面貌;而在生命的结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世界的虚无和人生的短暂。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两句,诗人向高僧询问关于人生和世界的答案,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这里的“空门”可以理解为佛教的教义,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越。诗人询问高僧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真相,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红芍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智慧和未知的探索。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
欲把残花问上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色相

    读音:sè xiàng

    繁体字:色相

    英语:hue of color

    意思:
     1.亦作“色象”。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
      ▶《涅槃经•德王品四》:“﹝菩萨﹞示现一色,一切众生各各皆见种

  • 不解

    读音:bù jiě

    繁体字:不解

    英语:not understand

    意思:I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
       ▶《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 幻身

    读音:huàn shēn

    繁体字:幻身

    意思:佛教语。肉身;形骸。谓身躯由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故曰幻身。
      ▶《圆觉经》卷上:“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唐·清江《早春寄崔少府》诗:“宇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