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雨》 菊丛欹倒未足道,老境知奈梧桐何。

菊丛欹倒未足道,老境知奈梧桐何。

意思:菊花丛倾斜倒不足以道,老地方知道怎么梧桐什么。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秋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既有对现实环境的感慨,也有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但更多的还是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首联“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细致入微,从细微的尘埃上升,预感到一个月内可能无禾可收,听到瓦上的声音,又担心会下大雨过多,毁坏了庄稼。这种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忧虑,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担忧。 颔联“书生重口轻肝肾,不如墙角蚯蚓方长哦。”,作者自嘲自己的身体状况,认为自己过于看重嘴巴而轻视肝肾,不如墙角的蚯蚓悠然自得地吟唱。这既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无奈,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颈联“少昊行秋龙洒道,风作万木皆商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少昊行秋,龙洒道,秋风送爽,万木皆唱出秋天的歌曲。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尾联“是事且置当务本,菜圃已添三万科。”,作者认为应该把事情放下,抓住根本,菜园里的菜已经种满了三万棵,这就是根本。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务实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自身健康、秋天景象和务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面对困难和挑战,但作者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体现了人生的智慧和勇气。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书生重口轻肝肾,不如墙角蚯蚓方长哦。
少昊行秋龙洒道,风作万木皆商歌。
病夫强起开户立,万个银竹惊森罗。
人间伟观如此少,倚杖不觉泥及靴。
菊丛欹倒未足道,老境知奈梧桐何。
是事且置当务本,菜圃已添三万科。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老境

    读音:lǎo jìng

    繁体字:老境

    英语:old age

    意思:
     1.老年时期。
      ▶《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唐·孔颖达疏:“七十曰老而传者,六十至老境而未全老,七十其

  • 梧桐

    读音:wú tóng

    繁体字:梧桐

    英语:(n) wutong tree (fermiana platanifolia), a lightweight and strong wood often used for musical instu

  • 欹倒

    读音:qī dǎo

    繁体字:欹倒

    意思:歪倒。
      ▶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宋·叶适《北斋》诗之一:“前厅久倾压,后舍岌欹倒。”

    解释

  • 未足

    读音:wèi zú

    繁体字:未足

    意思:
     1.不足,不能。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舂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今所撰诸书,盛行海内,大而穹宇,细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