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意思:晚上把旌旗都白首,少游京洛一起黑尘。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暮年逐战,身不由己地陷入官场的污泥之中,回首往事,悲从中来的伤感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无奈和不甘,但仍然要面对现实,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之春的坚强精神。 首句“晚逐旌旗俱白首”描绘了诗人与旌旗一起逐战,岁月流逝,容颜衰老,最终也都白了头发的场景。这里用“晚”字暗示了诗人已经步入晚年,而“逐”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斗的热爱。旌旗指战旗,象征着战争和军队。诗人以旌旗为伴,一生追逐战场的场景跃然纸上。 “少游京洛共缁尘”描绘了诗人晚年游走在京洛(洛阳的别称)的繁华都市之中,被尘土所染,形容憔悴。这里的“少游”暗示了诗人已经远离了战斗和青春的岁月,而“共缁尘”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污浊的无奈和厌恶。 “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悲惨遭遇的无法接受,但仍然要面对现实,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之春的坚强精神。这里用“身外悲前事”表达了对过去的痛苦无法忘怀,而“强向杯中觅旧春”则表达了尽管现实残酷,但仍然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之春的坚强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暮年逐战、身不由己地陷入官场的污泥之中、回首往事悲从中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无奈和不甘,但仍然要面对现实,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之春的坚强精神。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白首

    读音:bái shǒu

    繁体字:白首

    英语:whitehaired

    意思:
     1.犹白髮。表示年老。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

  • 京洛

    读音:jīng luò

    繁体字:京洛

    英语:capital

    意思:亦作“京雒”。
     
     1.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汉·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 缁尘

    读音:zī chén

    繁体字:緇塵

    意思:(缁尘,缁尘)
    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
      ▶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唐·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