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方衣民罢官东归》 虽阨阮籍途,难断张仪舌。

虽阨阮籍途,难断张仪舌。

意思:虽然困厄阮籍途径,很难判断张仪舌头。

出自作者[宋]胡仲弓的《送方衣民罢官东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咄咄复咄咄》,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通过描述北地霜雪、道路坎坷等自然景象,引出了对人生道路的探讨。诗人在感叹骥足跌倒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遭遇挫折的无奈和感慨。 接着,诗人又通过描述凤凰翅膀被折断的寓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他认为,虽然人的才能很重要,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机遇和环境,这些才能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暗示了人的命运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此外,诗人还通过阮籍和张仪的例子,表达了对人生抉择的困惑和无奈。尽管面临困境,但诗人仍然坚信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并期待着溧水公的荐书。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咄咄复咄咄,北地多霜雪。
谁能路坦夷,骥足亦遭跌。
天地本不恶,凤翅乃尔折。
材大用则小,人巧已则拙。
问讯既不通,去就当早决。
虽阨阮籍途,难断张仪舌。
木天宜晚开,紫薇迟后发。
会有溧水公,荐书来不绝。

关键词解释

  • 张仪

    读音:拼音:zhāng yí

    张仪的解释

    张仪(?-前310) : 战国时期纵横家。魏国贵族的后代。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公元前328年任秦相。封武信君。迫使魏献上郡,帮助秦惠文君称王,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区。秦武王即位后,他入魏为相,不久死去。
  • 仪舌

    读音:yí shé

    繁体字:儀舌

    意思:(仪舌,仪舌)
    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