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碧澜堂》 且观秋水蒙庄论,休听沧浪渔父歌。

且观秋水蒙庄论,休听沧浪渔父歌。

意思:而且看秋水蒙庄论,不要听信沧浪渔父歌。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碧澜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北渚清凉的湖水,以及诗人凭栏远眺的情景。 首句“北渚清泠十顷波”,诗人以清泠的北渚和十顷波的湖水作为开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这里的“清泠”二字,既描绘了湖水的清澈,又传达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气氛。而“十顷波”则以具体的数字,展示了湖面的广阔。整个句子仿佛一幅水墨画,让人感受到了湖水的清澈和宁静。 “偶来凭槛意如何”,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偶来”和“凭槛”两个动作,表达出一种偶然来到湖边,倚栏远眺的情景。这里的“意如何”,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且观秋水蒙庄论”,诗人进一步深入自己的思考,他观察着秋天的湖水,想起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这里的“且观”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哲理的深深思考和探索。而“蒙庄论”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休听沧浪渔父歌”,最后一句,诗人再次回到眼前的景色,他不再思考哲学问题,而是静静地听着湖边的渔父歌声。这里的“休听”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欣赏和享受,同时也传达出他对自由、自然之美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北渚清凉的湖水,以及诗人凭栏远眺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哲学、生活的思考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渚清泠十顷波,偶来凭槛意如何。
且观秋水蒙庄论,休听沧浪渔父歌。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渔父

    解释

    渔父 yú fǔ

    [old fisherman] 渔翁,捕鱼的老人

    渔父见而问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引用解释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蒙庄

    读音:méng zhuāng

    繁体字:蒙莊

    意思:(蒙庄,蒙庄)
    指庄周。
      ▶唐·刘禹锡《伤往赋》:“彼蒙庄兮何人!予独累叹而长吟。”
      ▶清·黄鷟来《和陶饮酒》之七:“快哉《逍遥游》,蒙庄真达生。”参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