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夕》 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

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

意思:如果教精卫填天河,一条回应有限时。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七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者通过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首句“云幕无多斗柄移”,描绘了天空中云幕低垂,如同帷幕一般遮挡住了大部分的星空,只有斗柄(即北斗七星中的一或二)在移动。这是一种对宇宙中自然现象的描绘,暗示着宇宙的无限和神秘。 “鹊慵乌慢得桥迟”中的“鹊慵”和“乌慢”形象地描绘了乌鹊因云幕遮挡而行动迟缓,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的神秘和不可抗拒。而“桥”在此处可能指的是桥,也可能指的是鹊桥,即由银河中的鹊桥连接的两颗星座。无论哪种情况,都表达了宇宙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一句,作者以精卫填海的故事为比喻,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让精卫去填塞银河(即河汉),那么即使是一滴水一片石头,最终也总会填满的。这里作者以自然现象为引子,提出了人类对命运的思考:即使人类再努力,也难以改变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秩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尽管人类可以努力奋斗,但最终我们应尊重并接受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秩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珍视和思考,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刻,活在当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云幕无多斗柄移,鹊慵乌慢得桥迟。
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精卫

    读音:jīng wèi

    繁体字:精衛

    英语:Jingwei

    意思:(精卫,精卫)
    古代神话中鸟名。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

  • 河汉

    读音:hé hàn

    繁体字:河漢

    英语:River of Stars; the Milky Way

    意思:(河汉,河汉)

     1.黄河与汉水的并称。
      ▶《庄子•齐物论》:“王倪

  • 填河

    引用解释

    亦称“ 填桥 ”。 指每年七月七夕 牛郎 、 织女 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的民间传说。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诗:“离前忿促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五代 徐夤 《鹊》诗:“香闺报喜行人至,碧汉填河织女回。” 明 高启 《鹊轩》诗:“詎信填河事,寧歌绕树诗。”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那楼上呵,好一似天

  • 应有

    读音:yīng yǒu

    繁体字:應有

    意思:(应有,应有)

     1.所有,一切。
      ▶唐·白居易《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录名奏来者。”
      ▶元·关汉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