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宋省斋菊花五绝》 灵均去后谁知心,幸有柴桑人作主。

灵均去后谁知心,幸有柴桑人作主。

意思:屈原离开后谁知道心,幸亏有柴桑人作主。

出自作者[宋]杨公远的《次宋省斋菊花五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屈原的精神和品格。 首句“细嚼芳英清肺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屈原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这里的“芳英”可以理解为屈原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而“细嚼”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品味和欣赏,就像细嚼鲜美的果实一样,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诗歌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离骚一语传千古”则直接引用了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中的名句,表达了屈原作品的影响力,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句诗也进一步强调了屈原的精神和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灵均去后谁知心”中的“灵均”是屈原的字,这里以“灵均”指代屈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在屈原逝世之后,无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实际上是对屈原的孤独和悲愤的描绘,他独自面对世界的黑暗和误解。 最后一句“幸有柴桑人作主”,这里的“柴桑人”指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对屈原的事迹进行了记载和评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司马迁的感激之情,因为他的记载和评价为后人了解屈原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从司马迁的评价中了解屈原,理解他的精神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屈原诗歌的品味、对屈原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后人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细嚼芳英清肺腑,离骚一语传千古。
灵均去后谁知心,幸有柴桑人作主。

关键词解释

  • 柴桑

    读音:chái sāng

    繁体字:柴桑

    意思:
     1.古县名。
      ▶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
      ▶晋以后歷为浔阳郡和江州

  • 作主

    读音:zuò zhǔ

    繁体字:作主

    意思:
     1.制作木主、神位。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
      ▶杜预注:“孝子思慕,故造木主。”
     
     2.做主

  • 灵均

    引用解释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 去后

    读音:qù hòu

    繁体字:去後

    意思:(去后,去后)
    以后。
      ▶明·朱权《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王景春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