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楼颊》 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尽处是偏头。

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尽处是偏头。

意思: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尽处是偏头。

出自作者[明]蔡可贤的《楼颊》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尽处是偏头》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七言绝句,它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联“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尽处是偏头。”描绘了边疆的广袤和荒凉,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频繁。十六州,象征着边疆的广阔,而偏头,则可能象征着边疆的苦寒之地。天涯尽处,更加强调了边疆的遥远和荒凉。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示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边疆生活的艰难和战争的频繁。 颔联“云开大漠风沙走,水折长河日夜流。”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言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云开大漠,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者暂时的平静,然而风沙走,则暗示了战争的再次来临。水折长河,日夜流,则象征着边疆人民的痛苦和无奈,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河水流逝,却无能为力。 颈联“万户金绘愁见月,千群铁骑畏逢秋。”描绘了边疆的生活状况和战争的残酷。万户金绘愁见月,形象地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愁苦之中,只能对着月亮发愁。千群铁骑畏逢秋,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他们害怕秋天的到来,因为秋天是战事频繁的季节。 尾联“却思大汉无中策,一曲胡笳倚戍楼。”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反思战争的无意义和对和平的向往。大汉无中策,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策略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一曲胡笳倚戍楼,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倚靠戍楼,吹奏胡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这种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对战争应有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尽处是偏头。
云开大漠风沙走,水折长河日夜流。
万户金绘愁见月,千群铁骑畏逢秋。
却思大汉无中策,一曲胡笳倚戍楼。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