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意思:树叶飘零霜后城墙,河水汩汩冒露中堤。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是一首描绘边疆夜晚军营生活的诗,通过对夜色、声音、风霜、河流、归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军营生活的感慨和对边疆的忧虑。 首联“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夜晚军营的景象。角声未起,说明时间已经很晚,而大星低垂,则表明夜色深沉。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寂静、深沉的感觉,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而“夜静寒营独马嘶”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军营的氛围,马儿的嘶鸣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肃穆、紧张的气氛。 颔联“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霜后树叶的萧瑟和露水中的河流。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一种清冷、凄凉的感觉,进一步烘托了军营夜晚的氛围。 颈联“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诗人通过描绘军士们沉睡和归舟自欲迷的景象,表达了对军士们辛苦付出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盼。这一联既描绘了军士们疲惫不堪的状态,又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同情和关怀。同时,诗人也通过归舟自欲迷的景象,暗示了军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 尾联“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诗人表达了对边疆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在这个寂静、深沉的夜晚,再次想起了边疆的战争和人民的苦难,忧虑更加深切。同时,他也希望边疆的烽火能够早日熄灭,让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军营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军士们辛苦付出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肃穆、紧张而又充满思念的军营夜晚。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和边疆人民的关注和关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
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
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汩汩

    读音:gǔ gǔ

    繁体字:汩汩

    英语:gurgle

    意思:I

     1.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
       ▶《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河流

    读音:hé liú

    繁体字:河流

    英语:river

    意思:
     1.指黄河水流。
      ▶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河流遄疾,道阻且长。”
      ▶《清史稿•河渠志一》:

  • 树叶

    读音:shù yè

    繁体字:樹葉

    短语:叶 叶子 叶片

    英语:tree leaves

    意思:(树叶,树叶)
    树木的叶子。
      ▶《汉书•眭弘传》:“上林苑中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