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三百里滩轰笛过,鬼神惊倒怒龙声。

三百里滩轰笛过,鬼神惊倒怒龙声。

意思:三百里滩轰笛经过,鬼神惊倒怒龙声。

出自作者[宋]汪莘的《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白云、白雾、山、水、滩和轰鸣的河水等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首句“白云晚向山中出”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白云从山中缓缓升起的景象。这里的“晚”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动态感。同时,“山中出”也暗示了山的高大和神秘,让人对山中隐藏的秘密充满好奇。 第二句“白雾朝从水上生”则描绘了清晨时分,白雾从水面升起的景象。这里的“白雾”与“晚向山中出”的“白云”形成呼应,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变幻莫测。同时,“从水上生”也暗示了河水的流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三百里滩轰笛过”描绘了三百里宽的河滩上,水声轰鸣的景象。这里的“三百里”无疑展现了河滩的广阔,而“轰笛过”则以笛声来形容水声,形象生动。同时,“轰鸣”也暗示了河水的力量和威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强大。 最后一句“鬼神惊倒怒龙声”则描绘了河水的声响让鬼神都感到惊恐,仿佛是愤怒的龙在咆哮。这里的“惊倒”和“怒龙声”进一步强调了河水的威势和力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震撼和神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神秘。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转化为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云晚向山中出,白雾朝从水上生。
三百里滩轰笛过,鬼神惊倒怒龙声。

关键词解释

  • 百里

    读音:bǎi lǐ

    繁体字:百裏

    英语:a surname

    意思: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

  • 鬼神

    读音:guǐ shén

    繁体字:鬼神

    短语:魔 死神 魔鬼 撒旦

    英语:ghosts and gods

    意思:
     1.鬼与神的合称。
      ▶《易•谦》:“鬼

  • 三百

    读音:sān bǎi

    繁体字:三百

    意思:《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