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沁园春·好没来由》 闲里寻闲,损之又损,火灭烟消绝外求。

闲里寻闲,损之又损,火灭烟消绝外求。

意思:闲里寻闲,损之又损,火灭烟消绝外求。

出自作者[元]谭处端的《沁园春·好没来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好没来由,名利区区,几时尽头。算荣华富贵,名高位显,妻儿艳女,肯做持修。冷淡玄门,清虚妙道,苦涩难行孰意留。修行路,悟轮回生死,有分仙流。除身尽是闲愁。猛割断冤情去便休。》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名利、荣华富贵淡泊之情的诗。 首句“好没来由,名利区区,几时尽头。”作者对名利的追求似乎是无止境的,像“区区”那样微不足道的东西,却一直困扰着作者。这种对名利的执着和追求,在诗人看来,似乎是没有尽头的。 “算荣华富贵,名高位显,妻儿艳女,肯做持修。”作者在思考着荣华富贵、名高位显、妻儿艳女这些世俗的追求,是否真的值得去追求呢?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冷淡玄门,清虚妙道,苦涩难行孰意留。”作者开始转向了对道家清虚妙道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似乎并不容易实现,甚至会带来痛苦和困难。然而,作者并没有放弃这种追求。 “修行路,悟轮回生死,有分仙流。”这是作者对修行的认识和决心,他相信通过修行可以悟出轮回生死之道,最终达到成仙的境界。 “除身尽是闲愁。猛割断冤情去便休。”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被各种烦恼和忧愁所困扰,因此需要割断各种冤情以摆脱这些烦恼。 “顶青巾布素,随缘度日,逍遥云水,物外遨游。”这是作者对修行的态度和生活的选择,他愿意以青巾布素、随缘度日、逍遥云水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修行之路。 “闲里寻闲,损之又损,火灭烟消绝外求。”这是作者对修行的态度和方法,他主张在闲暇的时候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达到“火灭烟消”的境界,不再寻求外在的追求。 最后,“将归去,这*都路变,蓬岛瀛洲。”作者表达了自己想要离开这个世俗世界,去追求那传说中的蓬岛瀛洲的仙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之情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通过修行可以悟出轮回生死之道,最终达到成仙的境界。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愿意以青巾布素、随缘度日、逍遥云水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修行之路。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好没来由,名利区区,几时尽头。
算荣华富贵,名高位显,妻儿艳女,肯做持修。
冷淡玄门,清虚妙道,苦涩难行孰意留。
修行路,悟轮回生死,有分仙流。
除身尽是闲愁。
猛割断冤情去便休。
顶青巾布素,随缘度日,逍遥云水,物外遨游。
闲里寻闲,损之又损,火灭烟消绝外求。
将归去,这*都路变,蓬岛瀛洲。

关键词解释

  • 损之又损

    引用解释

    谓日去其华伪以归于纯朴无为。引申指尽可能节省或谦抑。《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汉 张衡 《东京赋》:“是以西匠营宫,目翫 阿房 。规摹踰溢,不度不臧。损之又损之,然尚过於 周 堂。”《晋书·宣帝纪》:“帝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恒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