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望》 白屋蟏蛸在,黄昏蝙蝠飞。

白屋蟏蛸在,黄昏蝙蝠飞。

意思:白屋蟏蛸在,黄昏蝙蝠飞。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春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雾气连穷海,军声动九圻》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战地风貌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 首联“雾气连穷海,军声动九圻”,诗人以雾气弥漫的穷海为背景,描绘了战场的氛围。穷海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战场,雾气弥漫则暗示了战争的紧张和不确定性。而“军声动九圻”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士兵的英勇,声音可以传到九圻(九个地区),说明战争规模之大,影响之广。 颔联“花香馀佛塔,草色上戎衣”继续描绘战地景象。花香馀佛塔描绘了战后废墟上的花朵,佛塔象征着曾经的和平与宁静,而现在只剩下花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草色上戎衣则描绘了士兵身上的草色,暗示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颈联“白屋蟏蛸在,黄昏蝙蝠飞”描绘了战地村庄的景象。白屋象征着和平的象征,但现在却布满了蜘蛛网,暗示了战地的荒凉和破败。黄昏蝙蝠飞则描绘了战地的夜晚景象,蝙蝠通常在黄昏时飞翔,象征着黑暗和未知。 尾联“登山愁极目,林卧掩风扉”表达了诗人登山远望的愁绪。他看到的是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因此感到愁苦。最后一句“林卧掩风扉”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战争,隐居山林的想法。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战地风貌,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雾气连穷海,军声动九圻。
花香馀佛塔,草色上戎衣。
白屋蟏蛸在,黄昏蝙蝠飞。
登山愁极目,林卧掩风扉。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蝙蝠

    读音:biān fú

    繁体字:蝙蝠

    短语:

    英语:bat

    意思:
     1.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似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膜相连,常在夜间飞翔,捕食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自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白屋

    读音:bái wū

    繁体字:白屋

    意思:
     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
      ▶《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而尧白屋。”
      ▶《汉书•王莽传上》:“

  • 蟏蛸

    读音:xiāo shāo

    繁体字:蠨蛸

    意思:(蟏蛸,蟏蛸)
    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
      ▶《诗•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孔颖达疏:“蟏蛸,长踦,一名长脚。
      ▶荆州·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