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王察院挽词二首》 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

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

意思:始终没有遗憾,恩荣托到公。

出自作者[宋]陈师道的《王察院挽词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友谊和人生信念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仰慕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句“施报终何在,穷通共一空”,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强调了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施报是指施恩回报,但在人生中,这种回报往往难以预料和确定,因此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无常。而“穷通共一空”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变化无常,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最终都会化为虚空。 第二句“两言成益友,百代仰高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友谊和人生信念的赞美。益友是指有益的朋友,这里是指那些能够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朋友,他们能够共同成长和进步。而“百代仰高风”则表达了这种友谊的永恒性和传承性,表明这种友谊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 第三句“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和无私的追求。这句话强调了公正和无私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公正和无私才能避免遗恨和遗憾。同时,“恩荣托至公”也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和无私的信仰,认为只有通过公正和无私才能获得真正的恩惠和荣誉。 最后一句“不应埋直气,会见吐长虹”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和坚韧的赞美。这句话强调了正直和坚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坚持正直和坚韧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相信自己的正直和坚韧最终会得到实现和认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友谊永恒、公正无私、正直坚韧等哲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正能量的佳作,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施报终何在,穷通共一空。
两言成益友,百代仰高风。
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
不应埋直气,会见吐长虹。

关键词解释

  • 恩荣

    读音:ēn róng

    繁体字:恩榮

    意思:(恩荣,恩荣)
    谓受皇帝恩宠的荣耀。
      ▶南朝·宋·谢灵运《命学士讲书》诗:“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唐·白居易《续古诗》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

  • 遗恨

    读音:yí hèn

    繁体字:遺恨

    短语:憾事 憾 恨事

    英语:grudge

    意思:(遗恨,遗恨)

     1.到死还感到悔恨。
      ▶《后汉书•王常传》:

  • 终始

    读音:zhōng shǐ

    繁体字:終始

    英语:end and beginning

    意思:(终始,终始)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
      ▶《礼记•大学》:“物有本

  • 无遗

    读音:wú yí

    繁体字:無遺

    意思:(无遗,无遗)
    没有脱漏或余留。
      ▶《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兼爱而亲之……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故曰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

  • 至公

    引用解释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