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夏州城楼》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意思:喜欢脱儒冠跟随校尉,一支长戟六钧弓。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登夏州城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首先,诗中描绘了寒城的风猎猎作响,戍楼上的旗帜在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气氛。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怅惘。 接着,诗人通过“万里山河唐土地”和“千年魂魄晋英雄”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这里的“唐土地”和“晋英雄”分别代表了唐朝的疆域和晋朝的英雄气概,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离心不忍听边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里的“边马”指的是边疆的战马,诗人通过描述战马的嘶鸣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往事应须问塞鸿”这句诗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诗人通过询问塞鸿(塞外的鸿雁)来表达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希望自己能够像塞鸿一样自由飞翔,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后,“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从儒生转变为武将的愿望。诗人认为,只有通过武将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度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六钧

    读音:liù jūn

    繁体字:六鈞

    意思:(六钧,六钧)
    《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杜预注:“颜高、鲁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谓张满弓用力

  • 校尉

    读音:xiào wèi

    繁体字:校尉

    英语:field officer

    意思:军职名。据《史记》,秦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
      ▶《项羽本纪》载:项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又《张耳陈余列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